业务领域一:政府事务与行政诉讼
包括: 行政处罚、招商引资、土地出让、信息公开等相关诉讼及复议
1、某政府招投标行政管理领域的行政处罚案件,涉及项目金额约110万,为“全省观摩案”
该案系招投标行政管理领域的行政处罚案件,备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,省人大代表、全省法院、检察机关、行政机关及市委党校代表共计100余人现场旁听庭审。
2、某区政府、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行政协议纠纷案件,涉及金额约6亿元
某国有控股企业与某自规局、某政府之间行政协议纠纷,因政策调整、客观情况变化等原因,案涉招商引资项目停滞近 10年,期间涉及多类型数起案件,涉及行政机关、央企地方国企、民企等各方多家单位利益,矛盾错综复杂,始终没能彻底解决问题化解纠纷,多年来矛盾日益复杂,分歧及诉讼不断。
3、某地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历史遗留问题,投资金额14.8亿元
某“产业地产”招商引资项目,因项目未达预期,定价供地、国资借款、拿地项目主体后续开发运营实力不足等综合问题,出现复杂风险。
4、某市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历史遗留问题,投资金额1.7亿元
某市以“0地价”招商引资某上市企业产业项目,后因政策变化、未批先建等原因被省厅督查整改,导致行政罚没、招商协议等问题交织。
5、某市区土地一二级联动开发项目历史遗留问题,投资金额3亿元
某市区以“一二级联动”开发启动城市旧改,但因规划
业务领域二:职务风险与国资监管
包括:国企重组、资产划转、资产处置(出售、核销)、制度审查(含三重一大)、公司章程及制度建设(包括董事会、总经理办公会、合同管理等制度)、劳动人事、履职责任等
1、某区县国企整体重组
某区县将按“产发+城发”思路对全区县国企进行重组,涉及国资规模超百亿元,具体事项包括信用评级、划转、制定章程等,多次参与专题研究第三方专业机构会商。
2、某区县国资监管规范性文件体系搭建
系统参与监管暂行办法、风控管理、领导干部薪酬、违规经营问责、约谈与免责、中层管理人员招聘、招标采购制度等各项规范性文件的起草与审查工作。
3、某国企公司治理结构搭建
系统参与公司章程、三重一大清单、董事会议事规则、总经理议事规则等公司治理结构文件的起草与审查。
4、某国企集团各管理模块体系搭建及配合制度
系统参与公司招采制度、合同管理、风险管理、劳动人事等制度的起草与审查。
5、某国企集团企业,劳动人事集体争议
某国企集团正在进行重大改革,将部分公司划转出集团。此举引发了诸多劳动人事问题,包括员工安置、合同变更、薪酬福利调整等,解决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劳动人事争议。
6、某区县国有资产产权盘活项目,涉及金额约8000万元
某区县100余宗国有资产处置盘活,总涉及金额约8000万元。处置资产涵盖多种类型,包括但不限于土地使用权、房产、机械设备等。
7、某区县国有资产经营权拍卖项目,涉及金额约6000万元
某区县一项重大的国有资产经营权处置盘活,涉及金额约5100万元。参与经营权设立、出让全过程。
业务领域三:产业发展与招商引资
包括:产业发展中涉及的产业基金、招商引资、收购相关的谈判磋商、尽职调查、投资协议、合资公司章程及制度等
1、某区县数字经济项目产业园项目,投资金额1.5亿元
某区县启动数字经济项目产业园系列合作项目,参与建设期间风险管控,运营方案谈判及合作框架、内容进行分析制定。
2、某地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历史遗留问题被省委巡视要求整改,国企涉及国有资产损失风险金额12亿元
招商优惠政策兑现方式涉及国企资金调动,引资项目未达到预期,协议、函件往来复杂,争议分歧大。综合研判、汇报,与政府、牵头局委办、国企合作,成功化解风险,完成整改。
3、某国企投资某酒店项目,涉及投资金额约2000万
某国企为盘活存量资产、拓展市场化业务,拟采用“托底+委托运营”,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,由于市场变化,导致项目停滞,发生风险。
4、某国企安置房项目遗留问题,国务院督办项目,涉及金额1.2亿
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用地,市区两级联合安置,由于代建单位资金链断裂、回购价格等综合原因导致预付工程款、低价出让土地出现无法收回风险。该项目曾被国务院督办、省市政府要求整改,复杂重大。
5、某国企引入产业基金投资某产业项目,投资金额6亿元
对投资项目进行包装论证,综合分析投资协议、公司章程、退出及税费、项目公司控制权、业绩对赌等关键问题,并进行协议审查,最终项目顺利落地实施。
6、某混改企业能源项目,投资金额1亿元
混改企业控制权变更,导致公司章程、招采等管理制度等适用问题,以合规促发展原则,重构公司治理结构,调整优化制度,推动顺利过渡。
7、某安置保障房历史遗留问题化解,投资金额20亿元
快速城市化时期,规划超大规模安置房项目,引入信托等资金方,引融资到位迟缓、叠加政策及市场风险,导致项目停止,发生设计勘察、合资、施工、解约等系列风险。
业务领域四:融资化债与资本运作
包括:银行贷款、基金、发债、信托、保理、债拍、特定资产收益权及相关的评级、审计、咨询相关等
1、某国企发债重大风险化解,涉及国资5亿元
某国企为成功发行债券,与券商、私募机构、三方咨询公司合作。后因金融监管政策调整、交易结构搭建、金融市场波动等原因,引发国有资产巨额损失风险。
2、某国企流动资金银行贷款风险化解,贷款金额3亿元
某国企向城商行贷款3亿,后城商行被省级审计,要求对该笔贷款的合理性进行充分说明,否则应当整改收回贷款。
3、某国企集团及子公司银行贷款项目(嫁接供应链),融资金额1.2亿元
为支持日常经营所需,某国企集团及各级子公司,向各银行申请流动性资金贷款,银行要求嫁接供应链,优化供应链结构搭建,实现供应链风险闭环。
4、某国企保理融资,融资金额1.5亿元
某国企进行保理融资,对底层资产进行包装以及对《保理合同》《保理服务协议》《保证合同》等关键文件进行审查,最终实现融资目标及风险闭环。
5、某国企债拍融资,融资金额3亿元
某国企对应收账款进行债权拍卖融资,对底层资产进行包装、以及对《资产交易说明书》《认购协议》《拍卖服务协议》等关键文件进行审查,最终实现融资目标及风险闭环。
6、某国企收益权数字化融资,融资金额2亿元
某地区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区域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建设,某国企通过交易平台转让2亿资产收益权,实现流动资金融资。对交易模式、相关协议进行审查。
7、某国企不良收购与融资,融资金额3亿
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化解,以实现年度目标和改革化解任务,拟去化不良数千万元。国企产业发展导向,负责融资、交易结构搭建的审查,资产审查,以及风险分析论证。
业务领域五:工程项目与城乡建设
包括: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、城市更新的勘察、设计、监理、分包、施工、招标、特许经营、PPP、BT、EPC等
1、国企A与某央企建工勘察设计合同纠纷案,涉及金额3500万元
某国企国企A与某央企二级公司签订了《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》,委托其承担某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,因政策调整、客观情况变化等原因,项目在完成勘察设计和场平后终止取消。就勘察费用、设计费用结算,双方存在重大分歧而涉诉。
2、某国企安置房BT项目遗留问题风险化解,涉及金额2.7亿元
某国企开展安置房项目建设投资合作(BT模式),该项目建设完成后,审计结算之前,建设方在银行贷款时以该项目应收账款作为质押担保,建设方逾期还款后,银行卷入项目结算付款等致使问题复杂化。
3、某国企实施市政道路,停建与结算风险化解,涉及金额约8000万元
某国企A与民企B签订《投资合作协议》,但B在过程中将项目的运营、结算等委托给了C公司,第二年又委托给D公司,后期C公司又将项目转让给了D公司,途中项目实施中断近10年,现项目需重启,便涉及项目场地回收、合作方要求结算及可能面临阻工等风险。
4、某国企与某地产集团“土地一二级联动开发”,涉案金额1.5亿元
某国企与某地产集团签订“土地一二级联动开发”协议,后因调规、房地产调控、 等综合原因,某地产集团通过银行贷款、合作开发、施工单位垫资、民间借贷等方式融资,后该集团资金链绷紧,施工单位和融资方代位权诉讼,冻结了某国企专项资金1.2亿。
5、某国企实施某保障房EPC项目,结算发生分歧,涉及金额约4亿元
某国企通过公开招标选定某施工单位联合体,采用EPC方式实施某保障房项目,结算阶段,因工期延误、垫资利息、增减变量、材料调差等发生分歧。
7、某区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项目,涉及金额约6000万元
某区政府与某社会资本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,并指定某国企与该社会资本具体实施。政府债务管理新规、PPP新规、特许经营新规颁行后,该项目原合作方式可能违反政策规定,需调整实施方式。
8、某国企大型市政建设项目结算风险化解,涉及项目金额约6.7亿元
某国企就建设/办公楼等项目开展合作,在结算阶段,需就合作协议及履行情况进行法律分析论证,以防止发生超付风险,若发现已超付,则需启动回追。
9、某国企实施某安置房项目,施工单位拒绝继续履约致使项目进度受阻,涉及合同金额约4.5亿元
某国企安置房项目建设尾声,施工单位要求发包方(该国企)提前退还履约保证金及支付工程款,并以此为由拒绝继续推进项目建设及配合完成竣工验收,对该安置房建设及返迁工作造成不利影响。
10、某国企安置房项目(BT模式)结算风险化解,涉及项目金额约7亿元
某国企就安置房项目建设开展投资合作,在结算阶段,需就合作协议及履行情况进行法律分析论证,以防止发生超付风险;若发现已超付,则需启动回追。
11、某国企市政道路及河堤景观带项目结算风险化解,涉及项目金额约2.2亿元
某国企就市政道路及河堤景观带项目建设开展投资合作,在结算阶段,因存在工期延误、提前付款等问题,双方产生争议。
12、某地区交通及市政PPP项目风险化解,涉及投资金额17亿元
某地区江市政及交通项目整体打包,进入社会资本,但因融资监管变化、政策调整等综合原因导致项目未能全部实施,面临解约、结算、退款、巡视整改等综合复杂问题。
业务领域六:贸易与供应链(含跨境贸易)
包括:贸易与供应链业务相关的制度建设、尽职调查、合规审查、磋商谈判、合同签订、应收款追缴、税务风险、刑事风险、履职风险等
1、某国企商贸公司大宗贸易重大风险化解,涉及金额约1.4亿元
某国企A涉及一项金额约1.4亿元人民币的信用证、银行承兑汇票的大宗产品交易,需在信用风险、票据风险、担保风险等方面提供风控管理措施,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。
2、某国企公司木材贸易信用证风险化解,涉及金额约1.2亿元
某国企A木材购销、金额约8000万元的信用证交易中,面临了信用证欺诈风险。该风险涉及提供的单据与信用证要求不符,可能导致国企A无法从银行获得货款,影响正常贸易流程和资金回收。
3、某国企钢材贸易银行承兑汇票风险化解,涉及金额约7700万元
国企A在进行一笔金额为7700万元的钢材贸易时,国企A遭遇下游企业延迟支付问题,同时担保函存在伪造嫌疑。导致国企A面临银行承兑汇票无法按时兑现的风险,影响企业现金流和财务稳定。
4、某国企公司跨境贸易重大风险化解专项,涉及金额约1800万元
某国企A为拓展市场化业务,搭建上游水果采购和下游的销售渠道。合作过程中,下游延迟付款金额高达1800余万元,因欠付款发生重大风险,导致民事、刑事综合风险。
5、某国企公司实施“托盘贸易”,涉及追款金额约1000余万元
某国企A与合作伙伴B、C合作电商事宜,双方商定由B、C负责敲定贸易链的首尾端,进行货物的卖入与卖出,国企A负责出资并监督贸易真实性。合作过程中,国企A发现存在伪造单据、人员串通捏造事实等情况,且上游和下游是被同一主体控制,尝试追回资金时发现合同相对方均无可执行财产且无任何担保措施,导致追款困难,发生资金流失风险。
6、某国企贸易项目(电子商务类),涉及追款金额800余万
某国企A为扩大业务,业务商定“损失兜底,利润分成”,但因签订合同与实际履行、商定没有完成衔接,风控担保漏洞,风险未完全闭环,导致账面亏损时,就责任承担发生重大分歧。
7、某国企农产品贸易,涉及追款金额约400余万元
某国企A为扩大业务范围,基于与国企B的合作基础,采用“背靠背协议+下游国企增信”的方式,实施农产品贸易,作为业务链条的中转方,向上游采购,向下游销售,但未实际解除接触货物的流转。后因贸易链条长,资金周转停滯,风险凸显。
8、某国企贸易公司水果贸易合同纠纷解决,涉及追款金额约700万元
某国企A与熟人开展水果贸易,向B采购水果,B长期欠付货款,久拖不付,金额高达700万元,担保资产价值不足以覆盖欠付金额,声称资金周转停滯,风险引发。
9、某国企贸易重大风险化解,涉及金额约700万元
某国企A开展全供应链的生鲜贸易,国企A作为托盘方出资,但上下游的实控人均为同一人,后期因对方资金链断裂,追款困难,签署的担保函效力存疑,回款风险大。
10、某国企开展嵌入式贸易,下游欠付货款,涉及追款金额约300万元
国企A开展生鲜采购、销售,涉及金额300万元。在合作中,发现合作方提供的仓单存在虚假,且上下游公司名为独立公司实为同一人操控。后因合作方走逃失联逃避债务,货物无法按期收回,风险引发。
11、某国企供应链贸易重大风险化解,涉及补缴税费3000万元
国企A嵌入到某大宗贸易中,在贸易结束后,国企A的上游企业“走逃失联”,其所开具增值税发票,税务部门要求不能进行抵扣,已抵扣的须退回,发生税务风险及诱发次生风险。
12、某国企贸易农产品贸易项目,涉及金额约1200万元
某国企为拓展业务,采用“背靠背协议+下游国企増信”的方式,实施农产品贸易。后因贸易链条长,资金周转停滞,发生风险。